來源:39健康網
秋分節氣:當心感冒、腸道疾病和皮膚過敏
今年2011年9月23日17時05分迎來二十四節氣的秋分。這一天裏太陽直射赤道,形成晝夜等長,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為12小時。專家提醒,隨著秋分節氣的到來,氣溫降低的速度將明顯加快,公眾要準備好換季的秋裝,預防感冒,同時注意胃腸道疾病的侵襲。
天文專家介紹說,進入「秋分」節氣,冷空氣會逐漸活躍,「秋老虎」出現的幾率將越來越小。農諺說:「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好穿棉」「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」。
養生專家張東生提醒說,隨著秋分節氣的到來,氣溫降低的速度將明顯加快,公眾應準備好換季的秋裝。特別是老年人,代謝功能下降,血液循環減慢,既怕冷、又怕熱,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,可適時加厚衣服。秋天早晚涼,千萬注意別讓「背」和「心」涼著,必要時,可先穿上毛背心或夾背心。
養生專家還提醒說,秋分以後,氣候漸涼,此時,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護不當,不注意飲食和起居,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腹脹、腹瀉、腹痛等症狀,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。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,適時增添衣服,蓋好被褥,以免著涼。
此外,在飲食上還要有規律、講衛生,口味要清淡,當然,保持樂觀情緒和加強身體鍛煉也很重要。
專家稱過敏體質患者須警惕皮膚病
廣西中醫一附院皮膚科鐘江副主任醫師提醒,由熱轉涼的過渡季節是皮膚病發作的時機,如濕疹、蕁麻疹易發,敏感體質的患者須謹防這些皮膚病的發生。
皮膚病日門診量過百
鐘副主任透露,近段時間前來該醫院皮膚科看濕疹、皮炎、蕁麻疹等皮膚病的患者較多,平均每天門診量不少於100人次,其中因蕁麻疹就醫的約有10~20人次/天。
在秋季,皮膚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應如何做到基本的預防保健,鐘副主任建議:「皮膚病患者應生活有規律、切勿暴飲暴食,同時注意休息,避免因疲勞過渡而引起免疫力下降、給病菌有機會入侵。
秋分時節~謹防蕁麻疹的發生
蕁麻疹的病因很復雜,臨床表現有別於一般的蚊叮蟲咬、皮炎等症,過敏性體質的人一旦發生蕁麻疹,皮膚會出現明顯的風團塊,數小時後可消退,伴隨不同程度的瘙癢,但會反復發作。與蚊叮蟲咬、皮炎出現的紅斑、丘疹、水泡症狀不同。
蕁麻疹分為急性等蕁麻疹、慢性等蕁麻疹;另外還有特殊類型的蕁麻疹,如寒冷性蕁麻疹屬於特殊類型的蕁麻疹,易在天氣轉冷時發生,因此,秋分時期天氣漸涼,敏感體質的人群更需注意,謹防蕁麻疹的發生。
蕁麻疹患者當遠離過敏源
是否患上蕁麻疹與個人的體質有關,過敏性體質是發生蕁麻疹的最常見的內源性因素,另外,食物、藥物、感染、吸入物、理化因素、遺傳因素、精神因素、內分泌等係統的疾病等都有誘發蕁麻疹的可能。
廣西地處南方濕熱地域,花草盛開、樹木旺盛的時間較北方長,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切記要避免接觸樹木花草,避免靠近花朵以防花粉等的吸入。蕁麻疹患者對某些食物特別是蛋白質一類食物,如魚、蝦、蟹、牛肉、蘑菇、草莓、竹筍等若曾有過敏者應忌食。
粉塵、化學物質也會引發蕁麻疹
家住南寧市長崗路的患者張女士在半年前患上了蕁麻疹,軀幹四肢出現散在的風團塊。半年前來皮膚科檢查,發現張女士對粉塵蟎敏感,恰巧那段時間長崗路段施工修路致使灰塵滿天飛揚,後來在醫生的處方下,張女士按時服用,現在病情已經有了明顯好轉。
此外一些化學物質比如殺蟲噴霧劑、農藥、煤氣、氨、苯等,接觸或吸入後可能引起蕁麻疹,
風團塊請勿抓~衝洗有講究
患上蕁麻疹的皮膚會瘙癢,鐘副主任醫師強調,勿搔抓風團塊,經過抓撓刺激後,止癢無果的同時,風團塊狀面積反而變大;另外用熱水燙洗等刺激也會加重症狀。因此,應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刺激。
針對有些患者擅自去藥店買一些藥膏塗抹的現象,鐘副主任表示,那些藥膏多數是治標不治本,一些外用的皮炎藥膏只能起暫時性緩解作用,反復性發作的幾率高,若想根治最好能到正規醫院開內服藥進行科學治療。
添衣服注意陰陽平衡
「秋分」秋高氣爽
專家:氣候漸涼胃病患者注意胃部保暖
「秋分」節氣就快到,醫學專家提醒,秋分過後,氣候漸涼,胃病反復多發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應特別注意胃部保暖,適時增添衣服,夜晚睡覺蓋好被子。此外,還要注意忌口,不吃過冷、過燙、過硬、過辣、過黏的食物,戒煙戒酒,忌暴飲暴食。
23日秋分至注意添「秋衣」
秋分時,全球晝夜等長,秋分之後,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。我國古籍《春秋繁露》中說:「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。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」
天文專家表示,從秋分開始,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涼爽的秋季,並且雨水開始頻繁,雨水量一般不會很大,但雨水的到來也會使天氣變得寒冷。農諺說:「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好穿棉」「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」。
天文專家提醒說,秋分時節,天氣轉涼,早晚溫差大,人體免疫力也會下降,這時細菌極易入侵,人也容易生病。建議公眾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,及時添加衣服,預防感冒。
多喝水少說話
秋分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,在養生中也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,以使機體保持「陰平陽秘」,即《素問‧至真要大論》所說的「謹察陰陽之所在,以平為期」。
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,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。秋季天氣幹燥,主要外邪為燥邪。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,故多見於溫燥;秋分之後,陣陣秋風襲來,使氣溫逐漸下降,寒涼漸重,所以多出現涼燥。同時,秋燥溫與涼的變化,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。要防止涼燥,就得堅持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抗病能力。秋季鍛煉,重在益肺潤燥,如練吐納功、叩齒咽津潤燥功。飲食調養方面,應多喝水,吃清潤、溫潤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,可以起到滋陰潤肺、養陰生津的作用。
精神調養方面,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,保持神志安寧。老人可減少說話,多登高遠眺,讓憂鬱、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。同時,秋分後,氣候漸涼,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。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。
注意陰陽平衡
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,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,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,使機體保持「陰平陽秘」的原則,按照《素問‧至真要大論》所說:「謹察陰陽之所在,以平為期」,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。
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,保持神志安寧,避肅殺之氣,收斂神氣,適應秋天平容之氣。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(陰歷重陽節)登高觀景之習俗,登高遠眺,可使人心曠神怡,所有的憂鬱、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,這是養生中的養收之一法,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。
在飲食調養上,中醫也是從陰陽平衡方面作為出發點,將飲食分為宜與忌。有利於陰平陽秘則為宜,反之為忌。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,如對於那些陰氣不足,而陽氣有餘的老年人,則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;對發育中的兒童,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;對痰濕質人應忌食油膩;木火質人應忌食辛辣;對患有皮膚病、哮喘的人應忌食蝦、蟹等海產品;對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。不論是哪種人,其實質都應防止實者更實、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。飲食調養方面要體現「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」;「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」的原則。做到《素問‧上古天真論》所說的:「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飲食有節」。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,中醫也是注重調和陰陽的。在食與藥的一體營養觀中,強調同屬天然產物的中藥和食物,某些性質,特別是補益或調養人體的陰陽氣血之功能本來就是相通的,有著水乳交融,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從本草、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食藥同用的例證,古代醫者把烏雞、羊肉、驢皮、蔥、薑、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,或調補胃氣之用;而在大量的食譜和菜肴中,又不難發現有很多藥材配伍其中如,枸杞、淮山、黃芪、茯苓、丁香、豆蔻、桂皮之類。當藥食調配得當時,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。
數千年來的飲食文化歷史表明,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是在素食的基礎上,力求葷素搭配,全面膳食。所謂全面膳食就是要求長期或經常在飲食內容上盡量做到多樣化,講究葷素食、主副食、正餐和零食,飲和食之間的合理搭配。主張食而不偏,量不可過。對於一味追求山珍海味、雞鴨魚肉、美酒名茶、大吃大喝及過分孤苦清素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。李時珍曾講:「飲食者,人之命脈也」,這是告訴我們要想延年益壽,就應該瞭解食物的性能和飲食的作用。
運動調節機體
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到來,意味著秋天的腳步越來越近。隨著外界環境週期性的變化,人體生物鐘也在不斷調節生理活動。如何順應季節變化進行運動保健,今天就介紹一些這方面的知識。
「收斂內養」運動適量
秋分是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,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,由熱轉寒,即「陽消陰長」的過渡階段,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隨「長夏」到「秋收」而相應改變。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,凡運動、起居、飲食、精神等方面調攝,皆不能離開「養收」這一原則。
秋高氣爽,也是鍛煉的好季節。但由於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,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,即運動量不宜過大,尤其是老年人、兒童和體質虛弱者,以防出汗過多,陽氣耗損。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、活動量不大的項目。
初秋可開始冷水泳
隨著盛夏酷熱逐漸消退,一些遊泳愛好者也收起了泳衣。但專家建議,初秋時節適當的冷水泳既能達到較好的健身效果,也能為日後冬泳打下良好的基礎。冬泳不但可以加快人的基礎代謝,促進血液循環,也能鍛煉人的意志和培養團結協作精神。但練習冬泳應該逐漸過渡,從秋天開始堅持冷水泳,逐步過渡,到了冬天才能享受冬泳的樂趣。
初秋的冷水泳對神經係統能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,加快心跳速度、促進血流量,進而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。冷水泳對皮膚的刺激作用,可以有效地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。長期堅持,能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,增強機體的免疫力。
放鬆心情掃除抑鬱
秋季日照減少、氣溫漸降、花木凋零,有些人會因為環境而產生憂鬱的傷感情緒。如果不能調適好心情,會導致體內有益激素分泌紊亂,內臟功能失調,引發疾病產生。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,保持神志安寧,適應秋天平容之氣。因此秋季建議外出秋遊、登高,可令人心曠神怡,保持心情舒暢。這裏再介紹幾種放鬆方法。
肌肉松緊法從頭部開始,眼睛用力閉,然後放鬆;牙齒用力咬合,再放鬆;拳頭握緊後放鬆;依次類推到全身各部位。最簡單的就是起身,用力伸懶腰,然後放鬆,能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放鬆效果。
生物回饋法坐在椅子上,眼微閉、齒微分、下肩、開胯、集中心志靜下來,專心感受肌肉酸痛的那個點,慢慢刺激調整它。接著深呼吸,感覺脈搏跳動甚至腸胃蠕動,感受手指頭血液一脹一縮的感覺。
大字舒服法~呈大字形躺在床上,再在脖子和膝蓋下方枕個墊子,讓自己處在舒服、放鬆的姿勢。
運動調理應對秋燥
中醫學認為,燥為秋季的主氣,稱為「秋燥」。燥邪傷人,易傷人體津液,常表現為口乾、鼻乾、咽乾、便秘、皮膚乾燥甚至皸裂等症。對於運動者來說,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、潤肺、補液生津的食物,如梨、芝麻、蜂蜜、銀耳等。
如有便秘情況,這裏推薦一套能啟動大腸蠕動及加快新陳代謝的體操。
做操前,最好先喝一杯白開水。
一、仰臥,背下墊一塊軟墊。將雙小腿反屈,雙腳盡可能貼靠臀部,用左手在腹部做順時針揉按約20次。
二、站姿,雙腳分開與肩同寬。雙手叉握上舉,掌心向上,同時呼氣。邊呼氣邊向一側屈體,充分牽拉對側肌肉,反復做數次,左右交替練習。
三、站姿,雙腳分開與肩同寬。雙手叉握上舉,掌心向上,同時呼氣。邊呼氣邊後仰,充分伸展腹肌。反復做數次。
四、坐地,雙手背後支撐,雙腿伸直。屈右腿,將右腳交叉放在左膝外則。邊呼氣邊用左臂的肘部壓右膝的外側。然後將身體右轉,目視右後方。反復做數次,左右交替練習。
五、仰臥,屈右膝,邊呼氣邊向左側轉下肢,同時頭部向右側轉。反復做數次,左右交替練習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