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理學和中醫學都建立在陰陽哲學思想體系上,陰陽學說認為,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或統一的結果,自然界間一切事物的發展,是由陰陽兩個方面的運動變化所構成的。例如:白晝與黑夜、炎熱與寒冷、運動與靜止、發射與接收、明與暗、熱情與冷淡、男生與女生等。


《內經.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篇》善辨陰陽是治病之本: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腑也。治病必求於本。」也認為清升為天、濁降為地,因此陰陽二氣運動的本性為陽升陰降,「故積陽為天,積陰為地。陰靜陽躁,陽生陰長,陽殺陰藏。陽化氣,陰成形。寒極生熱,熱極生寒。寒氣生濁,熱氣生清。」


陰陽二氣的運動變化,也可以對應到一年之中的四季氣候變化和萬物生長情況。四季當中,春夏二季日光漸長,因而陽氣漸增,並且帶動陰氣漸長,「陽化氣,陰成形」,陽氣就好比是能量,陰氣就好比是物質,當陽氣漸增即為能量發散化氣,萬物(陰物)得到能量供給,便具備了生長的能力而逐漸成形,這是「陽生陰長」的道理;到了秋冬二季日光漸短,陽氣漸衰,能量收藏,萬物(陰物)得不到能量供給,就會漸漸凋零枯萎,這是「陽殺陰藏」的道理。一年四季的「陽生陰長,陽殺陰藏」道理,同樣地也對應到吾人在一天中的晝夜作息,日出為陽生,人隨之而作,人之素體隨之陰長,日落為陽殺,人隨之而息,素體隨之陰藏,假如一個人在日落之後身體的能量不能同步「藏」之,就會夜不能眠,自然無法充分地養精蓄銳,待隔日陽升之際,身體卻不能隨之同步陰長,日子一久就會出現問題。


從以上「陽生陰長,陽殺陰藏」的陰陽變化中,可以認識到兩層道理。


第一層道理是:陽是能量的釋放態,陰是能量的收藏態,陰與陽看似有二,實則同指於一,陰和陽都是對陽氣開闔狀態的描述,陽是指陽氣的開放態,陰是指陽氣的收闔態,陽氣一開一闔,一年就有暑寒變化,一日就有晝夜之分,萬物才能隨之作息有序、生生不息,正如《易經.繫傳》所說:「闔戶謂之坤,闢戶謂之乾,一闔一闢謂之變,往來不窮謂之通。」當陽氣之開闔功能故障時,寒氣就會隨之而來,病乃至。《內經》:「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開闔不得,寒氣從之,乃生大僂。」而於人身這個素體,陽氣是體內陰陽二氣運動變化的主導,陰氣是隨同,當人身之陽氣散盡,地水火風四大皆空時,也就是陽壽的盡頭,《內經.素問.生氣通天論篇》也有同樣的主張:「陽氣者若天與日,失其所,則折壽而不彰。」


第二層道理是:陰陽二氣變化的步調若能協同,萬物的生長收藏以及人的作息就能井然有序;當陰陽二氣失序而出現對立時,萬物的生長收藏以及人的作息就會出現錯亂,例如熬夜,就是讓陰陽二氣失序的行為。因此,我們要提出預防醫學的第一個觀念,那就是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」《內經.素問.四氣調神大論篇》:「故陰陽四時者,萬物之終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則災害生,從之則苛疾不起。」就是在講這層道理。



 


一年之中的暑寒變化,就是陽氣升降的實相,前述之生長收藏,所指的也是一年四季陽氣升降的實相: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其中的春和夏是陽氣的釋放階段,秋和冬是陽氣的收藏階段。一年有十二個月,分春夏秋冬四季,春季包括寅卯辰三個月,夏季包括巳午未三個月,秋季包括申酉戌三個月,冬季包括亥子丑三個月。


寅卯的五行屬木,木的意象為生發,也象徵春天為一年之生始,所謂「一年之計在於春」,即為此理;巳午的五行屬火,火的意象為炎上,於一年中象徵暑熱的夏天;申酉的五行屬金,金的意象為收縮,於一年中象徵涼燥的秋天;亥子的五行屬水,水的意象為降溫,於一年中象徵寒冷的冬天;辰未戌丑的五行屬土,土的意象為承接和化生,處於四季交接之時令,承接前一季的天氣,同時化生下一季的天氣,所以分佈於四季之末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太極易研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