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十月十五日,是下元水官大帝誕辰,有所謂水官解厄之說,祈求水官大帝給予消災解厄,一切順心如意。




    神稱:下元水官大帝乃是三官大帝中之水官,是俗稱之三界公、又稱九江水帝、十二河源溪谷大神、暘谷神主、水府靈官、號稱「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」,俗名為禹,居青華宮,身穿紫龍袍,手執玉笏




    在道教祭祀中,這一天稱為「下元節」也稱為「消災日」;而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,隸屬玉清境,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,總主水中諸大神掀,每逢十月十五日,即來人間,校戒罪福,為人消災。




    民間對天、地、水三界之崇拜,也反映人民對自然界的感恩之心,蒼天覆蓋萬物護佑生靈,大地生成五穀負載萬物,水源供給養份培育生命,因此民眾對天、地、水均存敬畏之心。台灣民間三界公崇拜反映台灣人的宇宙論,人類生存於天、地、水三界而無以為報,因此藉由三界公信仰表現民眾對宇宙自然的感恩之情。




    十月十五日這一天,家家戶戶備香燭牲品到神廟上,拜祭天官大帝,民間如有夫婦不合,子女凶痛等,就在神桌上擺放紙紮兇神、惡煞,延請道士誦經拜水官大帝,完畢之後,再把紙紮的兇神、惡煞燒化,將灰燼拋到河裡去,俗語云:「兇神一走萬事安,惡煞歸宿總太平」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太極易研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