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容醫學 大陸升溫
王慰祖 上海、江西宜春/採訪報導




美容醫學在台灣市場搶搶滾,中國大陸也正逐漸加溫。

上海→處於萌芽期

位居中國大陸指標的上海,美容醫學市場還處於萌芽階段。目前上海私人整形外科與美容醫學開業醫院並不多,主要的戰場還是在國營大型醫院,主要原因有二個,第一是中國政府對於醫療產業關注並不多,更遑論美容醫學這種新興的醫療產業。國營醫院取得政府的支援有限,相對的不鼓勵開業診所的成立。

第二個原因是上海的「民族性」,怎麼說?上海仁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志宏表示,上海人太理性了,精打細算的個性,貨比三家都僅限於在國營醫院中挑選,要上海人從口袋裡掏錢出來相當不容易,根本輪不到私人醫院,成立私人診所的時機還不成熟。在這種大環境下,醫生寧可選擇待在領死薪水的國營醫院,也不敢貿然自行開業或加入私人醫院。尤其是私人診所拿不到醫保(健保)給付,醫生不敢冒著風險開業。

華山→皮膚科有名

中國醫療體系的等級大致分為地段(區域型)醫院,以及一至三級醫院,其中三級是等級最高的醫院,如同是台灣的醫學中心,但三級中又分有甲、乙、丙三等級,三級甲等是等級最高的醫院,例如仁濟醫院、華山醫院、第九人民醫院是屬於「三甲」類的醫院,各家醫院都有各自的優勢。

華山醫院皮膚科是上海公認知名度最高的三甲醫院,最高紀錄一天多達4,000人以上的門診量,整個皮膚科門診樓層擠滿病患,收入占全醫院的40%。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鄭志忠指出,皮膚科門診分為普通門診(一般主治醫師)以及專家門診(副教授級以上的醫師),收費也不相同,普通門診收費只要幾十塊人民幣,專家門診卻要108塊,而且很難掛到號,也因此造就出「掛號黃牛」,前20號幾乎全讓黃牛搶走,要想取得黃牛門診掛號,得多花100塊人民幣,鄭志忠笑說專家門診的醫師的收入還比不上黃牛。

鄭志忠強調,華山醫院皮膚科平均一年增加10萬人門診,今年門診量可望達到81萬,明年將突破90萬人。該皮膚科也設有激光(雷射)美容中心,雖然也有愛美人士前來進行除斑雷射,但仍以較嚴重的皮膚斑點治療為大宗,畢竟一次1,600元的脈衝光美容,並非每位病患都負擔得起,仍有待加強美容醫學的比重,目前仍是以皮膚科與性病治療為主。

至於仁濟醫院,該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志宏表示,仁濟醫院至於已有150年的歷史,是中國第一所西醫醫院,也是東上海最大的醫學中心,未來可望成為全上海最大的醫院。仁濟醫院四年前將美容醫學科自整形外科「切割」,由法人投入成立「仁生醫學美容中心」,依附在仁濟醫院整形外科之下。

國醫→較私人搶手

范志宏強調,即使仁濟的名聲響亮,目前的業績也還在起步階段,一年約人民幣400至500萬左右。相較於第九人民醫院200床病床的實力,仁濟明顯小得多。第九人民醫院美容醫學的「業績」約是仁濟的7至8倍,該院皮膚科副主任陳向東指出,「九院」目前是皮膚科為主,美容醫學逐漸被民眾接受,從8年前每月業績30多萬人民幣,到現在成長到約有200 多萬人民幣,未來仍有成長的空間。

正因為上海人的理性選擇,國營醫院仍是較吃香。范志宏表示,雖然不少私人診所相繼投入,有些診所甚至一年投入人民幣1至2,000萬廣告宣傳費用,一開始來勢洶洶,但是扣掉醫生的薪水和龐大的廣告預算,很快的錢就「燒光」,加上私人醫院醫生素質較差,手術失敗的官司接踵而來,私人醫院一家接著一家關門,這也就是醫生寧可待在領固定薪資的國營醫院,也不願到薪水較高的私人醫院服務的原因。

北京→商機無限大

同樣是中國,北京這個「京城」就明顯大不同。據北京某大型國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表示,相較於上海整形外科與美容醫學的市場仍侷限於國營醫院,北京的市場明顯大得多,不僅國營醫院「生意」好,私人開業醫院也如雨後春筍般的一家接著一家開,就連向來以整形外科自豪的韓國,也相中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商機,從2003年至2005年短短三年,就連著開設三家大型整形外科醫院,預計明年還會有韓國業者投資北京整外市場。

這位醫師表示,北京有錢人很多,不少富豪級的客群,不惜砸下千金,只為讓自己變得更美。例如該院最自豪的口腔頜面整形手術,即使韓國整形外科醫生最擅長的臉部削骨手術,在觀摩完該院整外醫生動刀取出大塊的頜骨,讓國字臉變得細長,連韓國醫生都不得不「甘拜下風」。

他強調,北京整外與美容醫學市場高度蓬勃,值得台灣相關團體前往投資,共享市場大餅。




【2006-11-09/經濟日報/B12版/兩岸美容醫學論壇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太極易研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